言情小说网 > 古言小说 > 公子竟是美娇娥 > 卷1:第248章萨班会晤全文阅读

卷1:第248章萨班会晤

热门推荐:

“你的化名,百里行舟,是你父亲的姓。”昌邑说。

行舟声音淡淡的,戴着面纱也看不出她的想法:百里?是我亲生父亲的姓?所以那个老头很早之前就知道了我的身世?

“你在江南,是怎么认识我师父曹种的?”行舟问。

昌邑:“他是我先生,是常先生介绍的,之后他做了一段我的先生。他精于算计,还算无遗漏,很恐怖。”

行舟可以感受到昌邑那一句很恐怖,不知因为她怕曹种,而是昌邑对语言里面对曹种的那种敬畏都要溢出来了。让行舟觉得昌邑是害怕曹种的,其实问这个问题并不是因为行舟不知道,而是看昌邑对曹种对态度而已。

“听吗?”昌邑回归正题。

“可以。”

昌邑跟行舟说了很多,可能不能让行舟更理解什么,但是起码让行舟知道自己的身世。

“桃源乡?”

“不是宜州的桃源乡,而是桂郡。”昌邑对这个也有些模糊,这里说的是行舟父亲的来历。

“桂郡?知道了。”南方,姓百里的,百里这个姓氏明明大秦的北方才有。行舟想这些,但是很快她记起还有一个地方百里是一个大族。

……

“你说我娘失踪?并不是死了?”

“这个没有人肯定。明慧很聪明,不应该的。”

“八层也没有活着。”行舟说。

“?呃~”昌邑有点不知道说什么,这娃儿对她家的亲生父母就那么‘无情’?

“不然她舍得扔下我们兄妹两?”

“也是。”昌邑说;“说到这,你哥哥呢?这些年一直是你,那么你哥哥呢?”

“我问你一个问题,你说我哥哥有梅花印记是确定的吗。”

昌邑点头:“当年我媳妇抱过你们。”

昌邑说完,行舟一愣:难怪在江南的时候就认出我。

不过这个梅花印记,行舟想起必竹:他没有。什么花都没有。

行舟疑惑,但是也没有因此不相信昌邑。

其他事情也说了很多。

总结就是明慧很厉害,她爹很神秘,不知道哪里人,哪一族。出现的时候戴着面具,脸上大概是毁容什么之类的。反正这一对爹娘看着就是可以写出长篇故事的夫妻。

“我送你回苏州。”行舟说。

“现在?”

“你处理好事情,告诉我,我休息几天。”行舟说。

“皇上找你都找疯了,你不回去。”昌邑说。

“现在回去做什么?一切都发生。我是应该给羡写一封信了,不能让他担心。”行舟无所谓的说。

昌邑觉得行舟好像更随意了。

“既然如此,来帮忙?”

“??做什么?”

“关于嘉峪关的建设。”昌邑说。嘉峪关,在酒泉附近,算是军防重地。可以说是河西最重要的一个关卡,嘉峪关的长城链接到玉门关、阳关那里,这一次不能让敌人在从中间直接进入凉州。

“怎么?这一次不是有很多兵,战后修复就好。”行舟说。

“哪有你说的简单,京城不批准。”

“我一个无权无势的,你跟我说有什么用?”行舟疑惑。

“军事布防,不是你强项?”昌邑说。

“先生,冠军将军也在这里。我就是出来游山玩水的。不跟你多说,什么时候打算回苏州就来这里告诉我。”行舟说,往前走,路过一个客栈就停下来了,然后指着着客栈说。

“······”昌邑跟上去,行舟在那里订下了房间,叫了酒菜,就跟昌邑坐下来吃酒。

“你说你游山玩水,这些日子去了哪里?”

“西域,送朋友出玉门关,然后往北过去,见到了绿洲戈壁还有雪山。”行舟说,倒一碗酒慢慢的喝,若不是知道行舟是女娃儿,昌邑一定会跟行舟大喝一场。

听到行舟的话,也有点怀念那个地方:“那里的风景跟江南不一样,跟京城也不一样。”

“你出生在敦煌,怎么会想到去江南求学,距离可是千万里。”行舟问。

“年轻的时候,凭着一股劲,想到什么就去做。”昌邑回答,他如今五十多岁,已不是意气风发的少年郎,但是这些年的历练,让他成为了一名睿智的老人。

“老了也一样。”行舟说。

“小友有什么建议?”

“凉州这里盛行两大教。”行舟说。

凉州在汉武帝时期之后,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,还经历了过很多大规模的迁徙。从西域过来的佛教,从东边中原来的儒学,在这里繁盛、发展。

行舟说的就是这两个。

在敦煌的千里石窟,行舟就开始思考这个地方,虽然一直以来,她都知道这个地方的重要性,但是真的来到这这里,她发现自己想的还是简单了。就这么一块千里狭长的地方,她的魅力,复杂以其军事真的太重要了。

如果他不尽快建立起统治地位,以后再经历几次这样子的的战争,凉州耗不起,大秦也耗不起。就说这一次动兵八十万,是大秦三分之二的驻外军队。历经一个月,粮草的消耗,北地误工的工程,三月正好是北地农忙的时节。耽误的事情,很多,牵一发而动全身!

这里的民族,种族多种多样,外来人口汇杂,要把他们聚成一股力量,那么就要有共同的信仰。

有佛教、有儒学,这本身已经不错了,但是还不够。

昌邑明白行舟的话。

“常家致力于国家安全与其他国家的联系,我是常家女婿,本应该如此的,但是我答应过曹太师不入仕。”

“不入仕途,入世俗,如何?在江南做先生也是,在凉州做先生也是先生。到哪里都是先生,在这里不是更好。”行舟说。

昌邑摇头,岂不知道这姑娘忽悠自己,把仕途改成世俗,虽然不相同,但是做的事情却是一样的。管理凉州,教化百姓。弘扬国家之情。

“孔子弟子三千,传千古,你虽然老了点,赶赶还是来的及的。”行舟说。

昌邑被行舟的话逗笑,其中包含的心思,昌邑大致明白的。凉州这个地方需要更加严格缜密的行政管理。

“知道吗?萨班(注1)就要来到凉州了。”行舟又说。

而这个,任何一个懂政治的人知道这个都会很吃惊!当然吃惊的不仅仅是来自高原的人,而是霍行舟为什么会知道这件事情。

凉州在自己离开之后,继任的凉州刺史是这里的望族翟氏的子弟。他们家喜好佛法,曾经在石窟那里建造了恢弘的石窟佛像壁画(注2)。也是佛法的忠诚者,此前他们提议皇上跟藏部建立关系。之后皇上允许,他们就开始派人去查探。

注1:萨班:大学者的意思。在公元1247年,蒙古王子阔端邀请藏萨迦派领袖萨迦班智达在凉州举行会谈,商议西藏地方纳入中央王朝行政管辖。

萨迦班智达就被简称萨班,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萨班,是‘萨迦五祖’之一,他跟两个侄子的凉州行,对中国历史进展有很重大的意义。

历史上的第一座修建的藏式白佛塔,就是阔端为萨班修建的(已毁坏)。之后流行的至今。

文章引用了这个历史,但是也不一样,仅仅是参照。毕竟我这个大秦,不是成吉思汗铁马金戈的年代,也不是后来忽必烈建起的元朝。

注2:这个翟氏也是有考究的,因为最近看莫高窟给影响的,说石窟220是他们家族让人开出来的。所以这里也引用了一下。毕竟望族嘛~

------题外话------

解析很多是存稿的时候写的,就在正文下面,有时候懒得把它分开,正文的字数肯定不少于2000字一章。很多东西是我看纪录片还有网上百度的,如果出现错误请留言,过后改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