言情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胡善围 > 163、拎包入住全文阅读

163、拎包入住

热门推荐:

范尚宫那么快的妥协, 转变风向, 这让皇太孙松了口气, 他真的不想还没登基, 就亲手逼死后宫元老级别的人物范尚宫。

这是他至今做过最大胆的事情, 是第一次,也是唯一一次违背了洪武帝的旨意。毕竟儿不嫌母丑, 母亲犯了错, 也是他的母亲。

之前他做了两种打算, 第一是范尚宫妥协,认他这个新主,大家当做这件事从未发生。第二是范尚宫固执要执行洪武帝遗诏, 他别无选择, 只得逼范尚宫自斟自饮, 然后模仿她的笔迹,以身殉旧主洪武帝,自尽而亡。

皇太孙不想走第二条路, 毕竟从出生到现在, 他手里还没有真正沾过血。从根本无缘皇位的庶长子到皇太孙,前期的黑暗的脏事是母亲吕氏为他做的, 得封储位。为了巩固他的地位让他顺利登基,洪武帝在前朝后宫一番大清洗, 为他拔掉了所有的刺,将光溜溜的权杖交给他。

幸亏洪武帝为了保密,只下口谕, 死无对证,所以皇太孙才敢做出半路阻截赐鸩酒的人,恩威并施,反制了赐酒之人,要她配合说谎,欺骗范尚宫。

没有真凭实据,那就有可以暗箱操作的空间,皇太孙将范尚宫请过来,只需稍加暗示,范尚宫就明白了,表示愿意臣服。

俗话说的好,人走茶凉。哪怕你是皇帝,金口玉言,一言九鼎,一旦失去权柄,你说的话就是放屁,不,放屁还有余味,现在洪武帝还没凉透呢,他的话就已经被当做不存在了。

范尚宫离开皇太孙宫,去忙洪武帝的葬礼。事情解决了,可是皇太孙对着案几上的一壶鸩酒,没有预料中如释重负的轻松,他觉得心寒和恐惧:此时,他终于理解为何皇爷爷那么在乎权柄,提防着那些兵强马壮的皇叔们,因为一旦失去权柄,他将毫无意义,他的话无人会听,这种落差谁受得了啊。

一瞬间,皇太孙明白了洪武帝苦口婆心讲了好几年都没能理解通透的道理,做皇帝,首先要牢牢把握住皇权,皇权至高无上,且不能与任何人分享,否则,就不能称之为皇权了。

想通了这些,皇太孙豁然开朗,他明白自己未来路该怎么走了。

洪武帝的葬礼有条不紊进行,礼部定下其谥号为 “钦明启运俊德成功统天大孝高皇帝”,史称明高祖,同时孝慈皇后的谥号也变成了“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”。

国不可一日无君,于此同时,新帝的登基大典也要紧锣密鼓的进行中。

新君登基,就像大姑娘上花轿,需要三催四请,搞得好像新娘很不愿意嫁似的。

五月初十,京城文武百官,皇室、军民,还有民间德高望重的老人等纷纷上书进言,请皇太孙登基为帝。

皇太孙拒绝了,说身为孙儿,终日为先帝之死而悲恸,遂拒绝臣民所请。

五月十三,群臣和百姓再次“上笺劝进”,皇太孙说:“先帝梓宫在廷,山岭未毕,祖孙至性,其宁忍之?所请不允!”于是再拒。

五月十三,皇室宗人、群臣、百姓、四夷使节、甚至名僧道士纷纷“伏阙上表”,请求皇太孙继位。

按照约定俗成的规矩,是三请二拒,这第三次不能再拒绝了,再拒绝恐怕下不了台。

于是皇太孙下表给专门搞仪式的礼部,说“顾在哀,不忍邃承,而亲王、文武群臣、军民、耄耋、四夷朝使同秉一心,奉表劝进,却而复至。国之大计,不敢以不从,人心忠告,不可以终拒……”

意思是说,我因祖父之死而悲伤,但是你们都要我当皇帝,我退让了你们还是要我当,那我就勉为其难登个基吧!

洪武帝三十一年,五月十六日。皇太孙朱允炆登基,朝群臣,大赦天下,发布了即位诏书。

在登极诏书里,朱允炆宣布年号为“建文”,追封父亲懿文太子朱标为“孝康皇帝”,追封了懿文太子妃、嫡母常氏为“孝康皇后”,并且封了生母吕氏为圣母皇太后,封妻子马氏为皇后,这下大明第二个母仪天下的皇后也称之为马皇后了。

同时,还册封了自己年仅两岁的嫡长子朱文奎为太子。

圣母皇太后吕氏搬出东宫,入主慈宁宫。年轻的马皇后也搬出皇太孙宫,入主坤宁宫。

其余两个妾各封了妃位,分别住在东六宫的延禧宫和西六宫的翊坤宫。反正东西六宫以前的嫔妃都死绝了,给新人腾地方,一应都是齐全的,不用修缮,这两个妾简直是拎包入住。

好容易把自己的小家搞定了,建文帝和几位顾命大臣们开会,商议接下来的治政路线该怎么走,太监来报,“太后请皇上去慈宁宫说话。”

亲娘在召唤,建文帝作为新君,自然要树立大孝子的形象,于是将会议延后,去了慈宁宫。

吕太后连忙把建文帝拉到桌前,摆着全是儿子爱吃的菜,“皇上整日忙碌,哀家看皇上都瘦了许多,皇后到底年轻,也不知疼惜你,真是谁生的谁疼。哀家特地准备了你爱吃的东西,来,你多吃些。”

说完,吕太后夹了一筷子笋片放在建文帝面前。

建文帝喜欢竹子,也喜欢吃和竹子有关的东西,比如竹笋,喝竹叶茶等等,有“不可一日食无竹”之称。

建文帝还以为是什么了不得的大事呢,失望的想笑,“太后的心意朕心领了,但是朕现在很忙,召集了大臣商讨国事。”

吕太后还是不停的给儿子夹菜,“皇上身体要紧,不就是一顿饭的功夫,让大臣们等一等。反正快到中午了,都要吃饭的,哀家已经给大臣们赐了饭,不会让他们干等。”

建文帝这才开始动筷子,为了赶时间,他吃的很快,吕太后在旁边给儿子夹菜,观察着儿子的脸色,觉得好像心情还不错,乘机说道:“如今哀家成了太后,皇上也该提一提的外祖父吕家了。”

听到这里,建文帝的筷子在空中一顿。

到底在东宫关了三年禁闭,还差点被一壶鸩酒赐死,吕太后多少有些教训了,她觉得情况不对,连忙话题一转,说道:“不是要皇上给吕家人封官,他们有本事还好,能够为皇上分忧,若无本事,岂不是给皇上添乱?哀家不是那等短视之人,娘家有来求官的,哀家都替皇上打发走了,免得皇上为难——只是有一桩事,哀家是皇上的母亲,哀家也是皇上外公的女儿。”

“哀家在深宫多年,一直没能在你外公面前尽孝道,如今当了太后,更是不能了。皇上的外公谨小慎微一辈子,到了晚年,也该享一享皇上这个外孙的福了,哀家一届女流之辈,没有本事,可不得凡事依仗皇上这个儿子吗?哀家不能出宫尽孝道,只能求皇上替哀家帮这个忙了。哀家看历朝历代的太后娘家,都封了承恩公的爵位,只是一个虚名而已,并无实权,说起来好听罢了。也不晓得哀家的父亲有没有这个福气?”

堂堂一国太后,为了给父亲求个虚名,诚恳如斯,吕太后简直要被自己感动了。

建文帝觉得母亲的请求并不过分,承恩公只是个无实权的爵位,且不能世袭,外公若去世,这个爵位也就没了。想想外公他老人家是个老实人,从不作妖添乱,加上吕太后言辞婉转,以孝的名义求爵位,无论伦理还是道理上都说得过去,建文帝当即就要同意,可是一想到自己刚刚登基,万事待兴,还没做出什么来就封了外公为承恩公,好像有些太急了。

建文帝放下筷子,说道:“太后说的事情朕知道了,只是封外公承恩公之事,是家事,也是国事,朕还需和大臣们商量。”

心急吃不了热豆腐。吕太后觉得皇上的外公封了承恩公,对皇上也是很有面子的事情,举手之劳而已,和大臣们商量,也只是走个过场,于是笑道:“这是自然,自古后宫不得干政,最终还是要皇上自己拿主意的。”

吕太后这慈祥温柔的模样,简直是三从四德的典范了。

建文帝吃罢午饭,回去召集两位顾命大臣开会,分别是翰林院学士、太常寺卿黄子澄,以及翰林院侍读方孝孺。

黄子澄是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名,一甲探花郎,正经科举出身,曾经和孝康皇帝朱标一起去兖州为鲁荒王料理过丧事,鲁荒王的丧事办的很漂亮,洪武帝很器重他,一直提拔培养,是为顾命大臣。

方孝孺没有功名,也不屑于考科举,觉得应试教育摧残人性,但他很有名气,因为他有个很厉害的导师,也曾经是孝康皇帝的老师——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的宋濂。方孝孺靠着诗文和老师的名声,备受江南文人们推崇,因为也列入顾命大臣之列。

一个是官方认可的科举出身,一甲探花郎;一个是类似五百年后社交网络里粉丝最多的公知大v,强强联合,是建文帝的核心智囊团。

今天的议题是削藩。

建文帝问,要不要削藩?除去兵强马壮的皇叔们?

黄子澄:削。

方孝孺:削。

建文帝当然也想削,否则也不会问这个问题,于是君臣很快达成一致意见:削。

建文帝又问:“朕这么多皇叔,从谁开始削?”

黄子澄说道:“先图燕。所谓擒贼先擒王,应该从实力最强、年纪也最长的燕王开始。”

燕王朱棣排行老四,但是老二亲王朱樉,老三晋王朱棡都已经死了,老四成了老大。而且燕王实力最强,否则高皇帝也不会一口气扣下燕王四个孩子在京城里。

方孝孺却有了不同意见:“先不要动燕王,应该先削去燕王的羽翼,从燕王的周王开始削,然后是齐王、湘王、代王等诸王。最后再动燕王。”

周王朱橚是燕王亲弟弟,代王朱桂是西北大藩王,战斗力仅仅在燕王之下,还是燕王的连襟——代王妃徐氏是魏国公徐达次女。

黄子澄表示反对:“不行,此举舍本逐末。”

方孝孺也反对对方的意见:“直接动燕王,太急功近利了。”

黄子澄实打实科举出身的探花郎,从基层岗位做起,一步步被洪武帝刻意提拔调/教上来的,对方孝孺这种只晓得空谈的“名士”有些看不上眼,说道:“削藩削藩,其实就是削燕王,早晚都要动手,兵贵神速,不如直接动燕王,要不然削前面几个藩王都是白费力气。”

方孝孺以恩师宋濂为荣,在诗文方面有诸多读书人推崇,觉得黄子澄读书读迂了,不晓得变通,说道:“燕王雄才大略,酷似高祖皇帝,北平兵强马壮,骁勇善战,金、元两国皆兴于此,一旦直接削燕王,燕王狗急跳墙,必定起兵谋反,到时候战火纷飞,生灵涂炭,黄大人能负得起这个责任?”

削藩难道是请客吃饭?黄子澄觉得可笑,不过建文帝向来很尊重方孝孺,欣赏他的诗文,还是给他留了面子,“既然决定要削藩,就要做好打仗的准备,燕王不是坐以待毙之辈。你削了他弟弟周王、他的连襟代王有什么用?伤不了燕王的根本。”

方孝孺说道:“孙子兵法上说,‘凡用兵之法,全国为上,破国次之;全军为上,破军次之;全旅为上,破旅次之;全卒为上,破卒次之;全伍为上,破伍次之。是故百战百胜,非善之善者也;不战而屈人之兵,善之善者也’。燕王若要战,当然可以一战,但是兵法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,通过削周王,代王等藩王,杀鸡儆猴,震慑燕王,要他放弃兵权,主动投降。”

黄子澄是个务实的,最讨厌方孝孺的高谈阔论,此时有些烦躁,说道:“杀鸡儆猴?杀鸡从来吓不到猴,不信方大人杀一只鸡给猴看试试?要杀猴杀猴便是了,杀什么鸡啊!”

方孝孺如何听不出他讽刺之意,顿时大怒,“黄大人,我们讨论国家大事,你怎么说起杀鸡了?简直有辱斯文!”

眼瞅着两个顾命大臣要吵起来了,建文帝赶紧冲过转移火力,说道:“朕大概知道两位的想法了,此事关系重大,明日大朝会还需与其他大臣们讨论,现在朕有个问题想请教两位,朕的外公要不要封承恩公?”

黄子澄说道:“是有封承恩公的惯例,但是,太后的娘家固然尊贵,当皇后的娘家岂能忽视?皇后乃一国之母,母仪天下,如果要给吕家承恩公的爵位,那么皇后的父亲就要封承恩侯,还请皇上三思。”

方孝孺更绝,立马反对:“都不能封!孝慈皇后在时,娘家马家连个伯爵都没有封,对高皇帝说可以赐给马家财帛,不可轻易封官封爵。都赞孝慈皇后贤惠,约束外戚。现在后宫无论是太后还是皇后,有谁的功劳威望能大得过孝慈皇后?既然从孝慈皇后传下来的规矩,就应该遵守。”

建文帝听得连连点头,“你们都说的很对,此事牵连甚广,等以后天下安定了再议吧。”

建文帝忙到半夜,去了坤宁宫歇息,他和马皇后结发夫妻,感情极好,洪武二十八年成亲之后,次年就生下了嫡长子朱文奎,如今才两岁就封为太子。

建文帝和马皇后夫妻情深,举案齐眉,他很少碰两个妾,结婚三年了,两个妾一直无孕。马皇后亲自伺候建文帝更衣,建文帝和妻子说起了爵位的事情,“……现在朕刚登基,立足未稳,将来天下大定,朕一定会封岳父大人为承恩侯。”

马皇后云淡风轻,笑道,“只是虚名而已,臣妾不在乎这些,何况孝慈皇后在时,都没有封娘家人爵位,臣妾何德何能,敢越过孝慈皇后头上去?真是折杀臣妾了。”

马皇后推辞,建文帝叹道:“可是太后那边恐怕会失望。”

马皇后抖开被子,说道:“无妨,明日臣妾去劝太后,太后定会回心转意的。”

建文帝拉着马皇后的手,“梓童真是朕的贤妻啊,为朕生下太子,还为朕分忧。”

马皇后顺手把丈夫拖上床,“这是臣妾的本分,不过,说起封号,皇上忘记了一个人。后宫张美人带着宝庆公主搬出六宫,去了宁和殿。她是先帝唯一的嫔妃,皇上的长辈,皇上要给张美人一个封号,以表示孝心呐。”

“哎哟,差点忘记了。”建文帝一拍脑袋,次日就下旨,封张美人为张太嫔,厚待之。

听这个消息,慈宁宫吕太后差点气炸了,儿子在上朝,她对马皇后大发脾气,“……你是何居心?怎么撺掇着皇上把胳膊肘往外拐?正经的外公不封,倒去封一个外人!”

作者有话要说:  大家晚安,明天善围就要出来了~